有哪些值得學習良心攝影書?

推薦一本非常經典的攝影史論書《攝影批判導論(第5版)》,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引進出版,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在攝影實踐的過程中,攝影學習者有兩種選擇:將攝影學術討論拋諸腦後,不去理會圖像是如何變得有含義的,但如此一來,你對攝影的批判性理解必然會受到限制。而且,如果你本身是一名攝影師的話,這種做法必然會影響到對你的攝影工作起到支撐作用的理解深度。

而另一種選擇是,有意識地關注影像含義問題,以[……]

顯示全文

淺談正方形構圖之優劣

隨着Instagram的興起, 隨着 Instagram的誕生和在全球迅速風靡之後,1:1 比例的照片重新在社交網絡時代火了起來。 正方形構圖成為了近年來最火的構圖形式。

相片的寬高比例取決於感光層的畫幅,不同的畫幅拍下的場景能夠帶來不同的觀看體驗。而相機的畫幅卻是固定的,我們常用的數碼相機大都是傳承於傳統 135 相機的 3:2 比例的畫幅,可能是看多了的緣故,這種畫幅看起來很自然。或者是[……]

顯示全文

一次性相機工作原理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C:\wwwroot\stevenpotter.cn\wp-content\plugins\smartideo-master\smartideo.php on line 173

經常有剛剛接觸膠片的同志會問我關於一次性相機的問題,諸如關於其原理以及為何不可重新上卷復用等問題。

由於我本人較少接觸此類相機,往往不可解答此類問題。

恰巧在B站看到一個視頻,關於拆解一次性相機,放置於下,供參考用:

[……]

顯示全文

被遺忘的權利

註:本文摘自《中國攝影》2020年一月刊

分手近一年後,小Y打開了自己和前男友共用的網絡相冊,本想將以前的照片備份下來,卻意外發現了這一年間,前男友不斷更新的照片。她猜測,大概是前男友忘記關閉手機的自動同步功能了。

她忍不住點開了這些照片,先是一些無關痛癢的風景照,然後一個捲髮的女生出現了,次數越來越多,再然後是前男友和捲髮女生的合影。小Y忍不住生氣,但又止不住來來回回地打量照片中的卷[……]

顯示全文

專訪原上海照相機總廠總工程師孫晶璋

本文轉載自網易網。

本文受訪者作為我國上海照相機總廠(海鷗前身)的總工程師,對我國照相機的發展歷史有很深的見解,此文或有助於讀者從側面對於我國照相機事業發展歷史的認識。

轉載者按

專訪對象:孫晶璋,原上海照相機總廠(海鷗前身)總工程師,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專業畢業。1957年在上海照相機廠畢業實習,1963年正式進廠,1997年退休。

網易財經:在您印象當中,60年代我們國家的照相機產業處在一[……]

顯示全文

大興機場黑白照片兩張及淺談粗顆粒高反差風格

  • 以上照片的技術數據:
  • 勃朗尼卡EC+尼克爾75mm
  • 用福馬Pan 200按200度拍攝
  • 國產派森顯影液1:9顯影8min
  • 諾日士1800掃描

在黑白銀鹽攝影里,攝影師往往追求的是影像的細膩。用最好最細膩的底片拍攝,用最好的顯影液進行沖洗,以期獲得一張顆粒細膩,反差適中的照片。甚至於最好的顯影液(如伊爾福DDX)的主打就是顆粒小。

但其實也有許多攝影師用粗顆粒創造出美妙影像。像繪畫中的“筆觸”一[……]

顯示全文

被觀看的城市

註:本文轉載自《中國攝影》2019年10月刊

因為一段表演時意外笑場的視頻,“石頭哥”馬旭陽莫名其妙地火了,和他一起 “翻紅”的還有據稱花費數十億打造的仿古人造景區。

走紅前,馬旭陽不過是一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每天結束白天的工作後,匆匆趕到這個景區,裝扮成“石頭人”進行表演。那本是個普通的夜晚,但他在表演時失誤了,鎚子砸在了自己的左手上,他沒忍住,笑了。

這段被遊客上傳到網上[……]

顯示全文

從1/24 秒到1/120 秒

註:本文摘自《中國攝影》2019年10月刊。

由李安導演的、以“120 幀+4K+3D”的技術規格製作的《雙子殺手》即將上映,和他的上一部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全世界只有寥寥幾家影院可以播放的局面不同,據稱,這一次僅中國區就將有超過1600個RealD 影廳支持高幀率3D 放映。

多年來,電影一直被稱為“24 格的真理”。李安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4 幀/秒似乎是個公認的技術[……]

顯示全文

作品展示以及膠片翻拍雜感

這張照片是本人第一次嘗試底片翻拍,用Canon 600D和80塊的微距接環和260塊的膠片翻牌器翻拍而成。應該是成本最低的膠片數字化方式了。

底片是用柯達的Tmax 100按100度拍的,D76原配方20度8分顯影。

總評:構圖有問題,後期有測試翻拍參數性質,故意提高1/3擋曝光,以及提高反差。用半畫幅RAW格式翻拍可後期的程度還是很高的。

翻拍數字化這種方法可以嘗試,但過程較為[……]

顯示全文

給攝影師的一封信

這篇文章最早 2013 年出現在互聯網上,作者是何人大抵已經不可考了。 今忽想起,分享於下。

我在2015年是意外讀到這篇文章,其時覺得甚好。然文章不可避免的有着局限性,時過境遷,世殊事異。今天已然是一個全民攝影的時代,每個人對於攝影之理解不一,對其文中一些觀點也不能苟同。

但是,對於文中 “藝 ”(文中稱之為 “道 ”) & “術 ”之間的辯證關係的論述我是認同的。

攝影技術的理論基礎是複雜[……]

顯示全文

淺談柯達5207電影膠片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C:\wwwroot\stevenpotter.cn\wp-content\plugins\smartideo-master\smartideo.php on line 173

昨天(9月26日),B站上線了經典電影《音樂之聲》,此片在我小學的音樂課播了不下五遍,記得每學期開學第一二周的音樂課就是看音樂電影,《音樂之聲》和《放牛班的春天》兩部。看到開頭的經典鏡頭,有着柯達日光卷的鮮明特點,聯想起拍攝電影的35mm的膠片。

之前,電影卷幾乎為富士與柯達兩廠所壟斷,其中以35mm的彩色負片為最多。(也有70mm,以及正片,黑白負片。)

但是,富士從2013[……]

顯示全文

用長焦相機怎樣才能拍好月亮?應注意哪些參數?

註:本文摘錄自本人 2018年6月知乎答案

用點測光,如果鏡頭單拍月亮也不必使用太長的鏡頭,200-400之間足夠。個人感覺將光圈調至7.1最佳(滿月)。手動對焦,三腳架必備。感光度可以適當高些,如果暗也可以後期調色。總之曝光的原則還是“寧缺毋濫”。

補充一則,與上述互補。
在膠片時代,有一個經驗判斷曝光的方法叫做“陽光十六法”,與之對應的還有一個叫Moony 11,8, and[……]

顯示全文

轉向原點的追問–Questioning about the Origin

攝影術誕生於歐洲工業革命。 您認為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是指攝影術 誕生的時間點恰好重合了歐洲工業革命橫跨 的時段,還是指歐洲工業革命提供了攝影術誕 生所必要的技術?

《中國攝影》記者

應該說,是資本主義的工業革命需求催生了攝影,正是在攝影的輔助下,資本構築了居依· 德波(Guy Debord,1931-1994) 揭示的“景觀社會”,形成了鮑德里亞(JeanBaudrillard,1929[……]

顯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