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2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江宁知府”,转载时有所增改。

转载者按

本篇基于个人视角,和大家梳理一下2022年里中国舆论界备受关注的十件大事。

2月4日~2月20日 北京冬奥会

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相关活动的各国政要共二十多位,俄罗斯总统普京毫无争议的成了主宾;也正是在这一场合下,中俄发表了分量十足的《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

此次派政要出席冬奥会的友好国家[……]

显示全文

俄剧入坑不完全指南

本文转载自少数派,作者为:游学者vbvo

转载时略有删改与补充。

转载者按

去年对自己看过的所有电视剧做了张脑图梳理了一下(如果有口味相近的小伙伴,可以借着这张图试试新剧),发现看的俄剧也不少了,而国内关注俄剧的人确实少(从各字幕组的粉丝数推断),所以写一篇俄剧的安利文,分享给剧荒的派友,嘿嘿嘿。

先说一下我的观感吧,大部分人对于俄剧比较陌生,我身边的朋友听到我追俄剧投来的总是惊诧的眼[……]

显示全文

与制片人唐小雁及徐童导演聊聊他们的城郊和游民

转载自天才捕手FM

今天我们聊点猛片,这些猛片不仅在网友口碑中赢得了猛的评价,甚至是猛的最高级——生猛。

今天的嘉宾是这些生猛纪录片的导演徐童,他最被大家熟知的生猛作品,是被称为游民三部曲的三个纪录片:《麦收》、《算命》和《老唐头》。

他镜头下的人物从卖身救父的性工作者,到身有残疾的算命先生,几乎全都是生活在城郊的江湖人,也可以说是游民。

他和这些游民生活在一起[……]

显示全文

《挖眼睛》与民间二人台

纪录片主人公“二后生”于日前因病离世,其一生传奇且坎坷,颇具有戏剧性。

本文试图通过一篇小文章,夹叙夹议,浅谈“二后生”其人与其所代表的“民间二人台”。虽限于篇幅,很多事情没有说明,但仍不失为合格的介绍性文章。因故转载于下。

本文转载自《戏剧与影视评论》2020年第4期,作者为内蒙古科技大学青年学者苗露。

纪录片《挖眼睛》一片,由于其特殊性,恕无法于本站公开。哔哩哔哩站有网友翻摄的录像(非原版),有心的[……]

显示全文

有哪些值得学习良心摄影书?

推荐一本非常经典的摄影史论书《摄影批判导论(第5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出版,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在摄影实践的过程中,摄影学习者有两种选择:将摄影学术讨论抛诸脑后,不去理会图像是如何变得有含义的,但如此一来,你对摄影的批判性理解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且,如果你本身是一名摄影师的话,这种做法必然会影响到对你的摄影工作起到支撑作用的理解深度。

而另一种选择是,有意识地关注影像含义问题,以[……]

显示全文

供批判用–艾未未摄非典时期的北京街头

转载自YouTube

今查找资料意外发现,艾未未摄于17 年前 ,主要可供参考当时疫情严重时期北京城市之风貌;以及当时以艾未未为代表的北京土著生活风貌。供批判用。

中国大陆网络环境无法正常访问YouTube,请点击下方备用播放器观看,因没有设置内容分发加速,可能播放时有卡顿。

[……]

显示全文

什么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吐鲁番的姑娘熟了

转载者按

最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早上都密切关注着官媒发布的昨日疫情数据,新增确诊、新增死亡、新增出院、累计确诊等数据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细心的网友应该发现了,不光每天疫情通报里都会单独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单位?为什么只要中央下发到各省级行政单位的文件,都会有“各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字眼?在祖[……]

显示全文

关于“李文亮医生去世事件”的舆情分析

李文亮医生去世两天了,关于他的讨论还在继续。但这不应该仅仅止于情绪宣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更加重要。

希望李文亮医生的去世,能换来有价值的讨论,使他成为最后一个这样的符号。

本文作者常以“常凯申”自称,分析两岸及内政有独到见解,特转载于下。

本文转载自作者微博@ 2049年的世界 ,转载已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转载者按

李文亮医生今天凌晨去世了,深切哀悼。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网络上对这个[……]

显示全文

B站跨年晚会:一次成功的代际和解

曹东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1月08日 02 版

最近,因为一台跨年晚会,主打“二次元”文化的视频平台Bilibili(B站)顺利“出圈”(即打破代际之间的文化隔阂)。我身边一些50后、60后的同事和朋友,通过媒体报道也看到了一些片段,他们惊讶于在这台年轻人的晚会中,居然也有他们看得懂的某些元素。比如,在《亮剑》中饰演楚云飞的张光北和军星爱乐合唱团的退伍老[……]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