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江选研讨会” 2016年文章,作者为黄薄码。
文章转载时有删改
转载者按
在南京,顺着汉口路走,就到了南京大学校门口,穿过一段满是梧桐树漏下的碎阳光,右手边就是图书馆。三十年前的夏天,20岁出头的赵益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里的特藏部整理档案,当整理到一张写有“江泽民”的借书证时,“并无特别处理”,而是和其他档案放在一起。当时是1986年,江正在南京以东300公里的上海任市长。三十年后,赵[……]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本文转载自“江选研讨会” 2016年文章,作者为黄薄码。
文章转载时有删改
转载者按
在南京,顺着汉口路走,就到了南京大学校门口,穿过一段满是梧桐树漏下的碎阳光,右手边就是图书馆。三十年前的夏天,20岁出头的赵益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里的特藏部整理档案,当整理到一张写有“江泽民”的借书证时,“并无特别处理”,而是和其他档案放在一起。当时是1986年,江正在南京以东300公里的上海任市长。三十年后,赵[……]
推荐一本非常经典的摄影史论书《摄影批判导论(第5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出版,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在摄影实践的过程中,摄影学习者有两种选择:将摄影学术讨论抛诸脑后,不去理会图像是如何变得有含义的,但如此一来,你对摄影的批判性理解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且,如果你本身是一名摄影师的话,这种做法必然会影响到对你的摄影工作起到支撑作用的理解深度。
而另一种选择是,有意识地关注影像含义问题,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