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摘自《中国摄影》2019年10月刊。
由李安导演的、以“120 帧+4K+3D”的技术规格制作的《双子杀手》即将上映,和他的上一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全世界只有寥寥几家影院可以播放的局面不同,据称,这一次仅中国区就将有超过1600个RealD 影厅支持高帧率3D 放映。
多年来,电影一直被称为“24 格的真理”。李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4 帧/秒似乎是个公认的技术指标,但随着硬件的不断突破,维持24 帧/秒是个奇怪的事情。关于这一点,流传最广的解释多是基于“视觉暂留原理”,即影像在人眼视网膜上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有声电影出现之初,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用24 帧/秒拍摄的电影在用同帧率放映时基本符合人们的观感。也就是说,每秒播放24 格画面,由于视觉停留效果,在人们脑中形成了连续动作的影像。在技术与成本的相互妥协下,这一标准沿用至今。拍摄和播放的帧数提高,将直接影响动态影像的清晰度和连贯性,将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简单说,以往一秒内的动作被拆解为24 格画面,现在被拆解为48 甚至120 格画面,或许我们真的可以破解曾经只是荧幕上一闪而过的模糊的“无影腿”。新技术必然伴随着质疑与反对。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就明确地表示不喜欢过于清晰流畅的高帧率电影,因为它“看起来太像真实的世界。
对我而言,看电影是为了逃离现实,我不想去复制现实。我们已经因为数码拍摄而失去电影原有的样子了,数码技术很好很先进,但和胶片仍然存在着类似油画和粉彩画、印象派和写实派之间的区别。”对于习惯了电竞游戏中60 帧/秒刷新率的新生代来说,却又是另一番体验。在知乎上,有一则电竞玩家的对话:“题主喜欢玩FPS 游戏和MOBA 类游戏,但每次去看电影,无论2D 还是3D 都会觉得画面有拖影。为什么电影不去向更高的播放帧数发展呢?”对此,附和者众,也有人表示震惊:“吃鸡(即电脑游戏《绝地求生》)玩家的眼睛逐渐向复眼走近……”
其实,对于高速运动物体,电影和游戏的单帧画面所包含的信息量并不相同,影片无论以1/24 秒播放,还是1/120 秒播放,都是一个包含着1/24 秒或者1/120 秒过程的记录,按下暂停键时,往往看到的是模糊的运动轨迹和方向;而游戏的每一帧只是某一个时间点清晰的定格画面,后期通过动态模糊特效渲染出更多的间隔帧,让玩家产生一种画面的流畅感。
人眼并没有固定的帧率,比现有的“机械眼”精妙得多。正像“观看”从来不只是一个看的瞬间,而是大脑参与加工的过程,是由人眼所感知到的真实光线和依据过往经验所获得的认知共同决定的。因此对于速度的理解,也并不是一个恒定的经验。当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的时间观时,当离不开屏幕的“00 后”习惯性地用1.5 倍速、2 倍速播放视频时,当所有演员被要求素颜出演李安的电影时,我们都不得不意识到,速度将成为制作与呈现影像作品时一个需要重新考量的要素。技术终归是一往无前的,高帧率电影的出现作为一种尝试,更像是拓展观看可能性的一条路径。
在李安看来,120 帧带来最大的突破不是精致与清晰,而是观众看电影的心态由此发生改变,观众会去研读人的心理状态,有一种亲密感与参与感,“观众跟电影会结合在一起,这是我最大的启发”。的确,“观看”从来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