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09月01日第34期
文|财新周刊 范若虹
8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崭新的建筑,这座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智算中心一期工程正在施工,操盘者是一家以新能源投资起家的民营企业,如今试图在张家口打造第一家距北京一小时可达的超大规模智算中心。
“我们是第一次做算力中心。”中明能源(河北)公司项目负责人王亚宁对财新表示,中明能源的投资方此前主要在风光资源丰沛的张家口投建风电、光伏电站,现在通过大手笔投资智算中心“跑步”进入大数据产业,并试水“绿色算电融合”,为智算中心配建大型风电站。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京津冀节点即设在张家口。这座地级市目前已聚集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吸引了秦淮数据、世纪互联等大数据企业。2024年,随着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出现,以及人工智能(AI)更广泛的应用,智算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飞速生长,总体投资额早已超过10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张家口累计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投运服务器规模183万台,通用算力1.75万P(1万P即每秒完成1万亿亿次运算,相当于50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智能算力25.5万P,居全国“东数西算”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列。
数据中心是高耗能的“电老虎”,电力支出占其六成以上运营成本。如今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张家口全社会用电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成当地经济支柱。
张家口2024年发电总量约816亿千瓦时,其中七成以上通过特高压外送,电力外送通道已经满载,而此地尚有近2000万千瓦待开发的风光资源。截至2025年6月底,张家口市风光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4242.6万千瓦(风电2534.25万千瓦、光伏1708.35万千瓦),为中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张家口是冬奥之城。2022年2月,北京市联合张家口举办了当年的冬季奥运会,张家口以雪期较长等优势承接了冬奥会所有雪上项目赛事,关停了高污染的钢铁厂和诸多矿山,加速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新经济方向转型。锚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张家口“腾笼换鸟”,让“风光+大数据”成为新名片。
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张家口也面临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如火如荼的大数据、新能源等新经济产业还在投入期,短期难以收到直接经济效益。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育产业,等待各行各业对大数据的需求真正释放。未来五年,张家口市将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期。”张家口市数政局副局长张辉华对财新表示,目前张家口在建数据中心24个,已经报请审批的还有114个,他对张家口的未来充满信心。
“断腕”钢煤旧产业
张家口地域面积3.68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第一大岛台湾省面积相当,但人口仅有台湾省的17.3%,地广人稀。张家口多年来是河北省较为贫困的地区,2012年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公布,河北省有45个贫困县,彼时张家口下辖十个区县被列入名单。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烟草是其传统支柱产业。
2015年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一时间,张家口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张家口也希望利用冬奥会的契机带动城市转型,为冰雪运动和旅游业带来发展机遇。
张家口的城市面貌在冬奥会促动下发生了显著改变。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实现了张家口到北京一小时直达,城市建设大幅升级,冰雪旅游业和体育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大量城市道路修建、绿化景观以及城市辅助设施建设等成本不菲。
因联合承办冬奥会,张家口被纳入首都“两区”建设范围——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从2019年开始陆续关停当地矿山,2021年9月关停了当地重要企业宣化钢铁厂(下称“宣钢”)。“张家口的经济短期受打击不小。”有人士称。
宣钢曾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地下黑色冶金矿山和生铁生产基地,2008年加入河北钢铁集团。2016年,国家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国各地压减钢铁产能。随后,宣钢被河钢集团纳入关停范围,河钢集团规划了宣钢域外搬迁项目,将宣钢原有产能减量置换至唐山市乐亭县。传统高炉炼钢停产后,宣钢如今在尝试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目标是探索“绿电—绿氢—绿钢”绿色钢铁冶炼技术。然而,氢冶金成本高昂,短期内还不具备经济性。

2019年12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首都“两区”,张家口需“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路子,圆满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上述《意见》明确提出了张家口矿山退出的任务清单,包括2019年退出矿山88座,其中煤矿12座;2020年退出矿山69座,其中煤矿6座。张家口均依据要求实施了这些矿山的退出工作。“退出之前张家口市一共有500多家规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退出后只剩下不到400家,少了100多家。”一名接近张家口市政府的人士称。依赖固有资源发展的张家口,长期形成了依赖钢铁、煤炭、矿业发展的黑色经济模式,产业转型一度让张家口“疼得好难受”。
从河北省内11个城市GDP看,2017年张家口在全省的排名由连续多年的第8位下滑至第10—11位。2024年GDP规模1913.3亿元,省内排名仍在最末,与分列前两名的钢铁重镇唐山市、医药之都石家庄相差5—6倍。
“风光+大数据”新组合
退出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张家口开始承接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新风口。
“张家口拥有一类地区的风光资源,二类地区的风光上网电价。”张家口市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主任孙军对财新表示。国家发改委将风光资源分为四类地区:一类地区风光资源最好,风速较高,年利用小时数较长,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区域;以此类推,二类至四类地区风光资源依次递减。四类地区对应的风光电站上网电价则正好相反,风光上网电价在一类地区最低、四类地区最高。
孙军解释称,张家口风光的资源禀赋非常好,不过上网电价最终因接近中部地区被划为略高于一类的二类区域。他列举了一连串数据说明张家口在新能源产业上取得的巨大进展:张家口最早在1994年开发了第一个风电项目,2014年启动建设第一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2015年成为国务院批复的惟一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风光装机在2015年底为842万千瓦,但截至2025年5月底就超过了4200万千瓦,十年间装机量增长了5倍多。
随着风光装机量迅猛增加,张家口成为京津冀绿色电力的输出地。“目前,张家口的最大电力负荷是411万千瓦,发电装机量约是本地最大负荷的10倍,所以大部分新能源发电都在外送,本地消纳较少。”张家口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谷冰对财新介绍称。
张家口目前拥有多条电力外送通道,张北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连接张北新能源基地与北京,于2020年投运,2024年外送电量120亿千瓦时(最大输送电量140亿千瓦时);张北到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也于2020年投运,2024年外送电量210亿千瓦时;张北至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于2024年10月投运,每年可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张家口向京津冀鲁和江苏等地输送电能超过700亿千瓦时;此外还拥有多条500千伏超高压线路用于外送电力。
“张家口风光弃电率以前一直在5%左右,2024年到了8%—9%。”谷冰补充说,这意味着所有外送通道都已满负荷运行,因而迫切希望通过本地产业发展新增用电需求,减少电力外送的压力。此外,张家口通过审批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有6000万千瓦,截至目前装机量4200万千瓦,还有1800万千瓦新能源在等待并网。
2025年上半年,张家口用电量增速为13.51%,远远高于同期全国用电量3.7%的增速。谷冰认为,对用电量增速13.51%有较大推动的就是大数据行业。”
大数据是高耗能行业,张辉华表示,在运营阶段,电力占据大数据企业运营总成本的60%—80%。2023年,张家口大数据行业消纳电力46.49亿千瓦时,2024年达到61.7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2.8%;谷冰预测,该数值将在2025年底达到90亿—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最高可超过50%。
张辉华认为,张家口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毗邻北京这一地理区位优势,两地距离在100—200公里之间,而北京聚集了大量热数据企业,是高价值用户。“热数据”指访问频率高、需要快速读写,对存储需求是低延迟和高可用性。相比之下,与北京距离较远的山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则主要布局“冷数据”——访问频率较低但需长期保存的数字化信息,核心特征为低活跃性、高存储价值和长期性要求。西部多个省份虽然电价成本比张家口更低,但对那些以数据低延时为刚需的大数据中心来说,会优先选择张家口。
“张家口是胡焕庸线上的一座城市,拥有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又因为它紧邻东侧,优先享受了东侧经济发达省份的需求辐射。”张辉华说。所谓“胡焕庸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即按照人口密度格局在中国地图上画一条线,由黑龙江瑷珲(今黑河)至云南腾冲,接近45°,把中国分成西半壁和东半壁。东侧以不到44%的国土面积养育了超过93%的人口;西侧以超过56%的国土面积,只养育不到7%的人口。
张家口另外一个特点是气候冷凉,全年供暖季持续六个半月,2024年平均气温7.9℃。张家口分为坝上和坝下地区,坝上属高原,海拔在1400米以上,年均气温普遍低于6℃;坝下地区年均气温在6℃—8℃。在冬季,张家口的数据中心可以采取自然冷却法,将冷却成本压低约40%。
气候特性使得张家口大数据中心的PUE平均值为1.21,普遍低于1.25。PUE是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为数据中心消耗能源与IT负载能耗的比值。该值越接近1,表明非IT设备耗能越少,即能效水平越好。张家口的PUE水平优于全国平均值。基于“双碳”目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2025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PUE要小于等于1.3,“东数西算”工程要求枢纽节点数据中心PUE小于等于1.25。
此外,张家口的平均电价0.67元/千瓦时相对东部地区低,这是吸引大数据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谷冰介绍,在国家电网供电范围内,张家口的平均电价水平排名倒数,比张家口电价低的地区只有甘肃、宁夏、山西、青海、内蒙古等西部省份。
2016年5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首次来到张家口考察,5月的南方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但马云去张北县考察时脚下还踩着冰碴子。”张辉华回忆说。次年阿里就决定在张北县投建一座数据中心。
如今张北县已经聚集了11个大数据中心,包括阿里巴巴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怀来县则拥有以腾讯、秦淮、合盈为代表的31个大数据中心;除了这两个县,张家口在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沿线的涿鹿县、蔚县、宣化区、经开区、万全区等区县也布局了多个大数据产业园区,重点培育数字产业项目。
2024年开始,大量智算中心在张家口启动建设。“与此前的通算相比,智算服务器的耗电量可以达到通算的5—10倍,这也是大数据产业用电量近两年增速非常高的原因。”张辉华说。
张家口的算力规模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均名列全国市域第一,新能源与大数据两大产业相辅相成,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算力产业聚集区。
张家口已有多个绿色电力直供项目开始探索。风电制造商明阳集团在2024年8月与阿里签订了张家口首个PPA(购电协议)项目,合同期限15年,即明阳集团新建的风电场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在张家口察北地区投产,可给阿里数据中心每年提供2.9亿千瓦时绿电,占阿里全国年度用电量的10%左右,价格在0.41元/千瓦时—0.42元/千瓦时,比阿里数据中心平均0.67元/千瓦时低约三分之一。这一探索的关键点在于,不仅可以让阿里数据中心增加绿色电力的应用比例,降低电费成本,还可以使新建的风电场拥有稳定的消纳途径,不需要占用特高压外送通道。
“这是未来张家口新建风光项目的优选路径。”谷冰表示,由于消纳通道限制,目前张家口新建风光项目很难获得审批,但明阳与阿里的PPA项目是一种可行的新模式。
2024年10月,张家口获批国家算电协同试点和算力监测调度试点,探索实践风光电站与大数据产业的协同发展。中明能源与北京中科合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合盈数据)就在张家口探索算电协同试点。中明能源计划利用自己投资的风电厂给旗下智算中心供电,实现至少50%的绿电供应,探索部分绿电直连;合盈数据承接了字节跳动以及美团等大企业的数据业务,目前也在谋求建设自己的“源网荷储”项目。
国家数据局规定,2025年1月起新建的数据中心需要满足80%电力为绿色电力。这一严格规定给了不少大数据中心投资者以压力。绿色电力与大数据产业的协同发展将日益深入。
财政放眼长远
尽管拥有风光与大数据两个超千亿元投资规模的朝阳产业,但张家口短期财政压力巨大。
张家口市财政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市政府债务余额从877.81亿元上升至1547.17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而同期政府债券还本付息额在87亿—160亿元之间,2024年的还本付息额度为111.82亿元,同比下降了近30%。
大数据企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适用第三产业6%的增值税税率;同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优惠,即企业进项税超过销项税部分形成的未抵扣税额可提前退还的政策。“大数据是重资产投入产业,亩均投资约2600万元,因此政府留抵退税额往往要大于企业缴纳的税金。”上述接近政府的人士说。
大数据产业被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因此第三方数据中心投建者主要通过租赁获利,但作为基础设施行业利润受到一定限制,增值部分有限。此外,对于互联网大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由于其为主体业务的一个环节,很难在数据中心本地产生营业收入与税收。
张家口尝试与互联网企业通过谈判把部分收益留在当地,阿里就在张北设立了一个互联网结算平台。
“目前确实存在大数据产业在地方上短期收益困难的问题。”上述人士指出,中国一些西部省份和城市发展大数据产业都面临主动补贴和返税政策支出大于收益的现状。他表示,早年张家口曾承诺给大数据企业用电补贴,现在改用风光资源指标吸引大数据产业投资。
一位新能源投资人士也告诉财新,一些智算中心投资项目,投资方很看重配套的风电、光伏电站指标,即便智算中心前期没有多少收益,但风光电场收入稳定可靠。
一位大数据行业人士对财新举例称,贵州省贵阳市是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早在2014年,贵阳市就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电力电信补贴等吸引大数据企业投资。2024年又出台新政策,每年发放不超过2000万元“智算券”,鼓励应用端购买贵阳的智算服务,同时还提供财政一次性奖补资金鼓励大数据研发、应用等。
张家口也在向大数据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大力发展本地装备制造业。例如,上游大力发展与大数据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企业,包括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据采集产品等,以及配电柜、不间断电源、空气冷却系统等配套设备制造和算力设备回收再制造,努力打造京津冀算力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已有部分制造企业落地张家口,例如,宝德数坝数字产业(河北)有限公司于2021年落地张家口,建设河北省首条本地化服务器生产线,目前年产服务器20万台或PC机24万台。
另一方面,张家口向大数据产业链下游延伸数字服务业,对接京津冀算力和数字服务需求,主要涵盖数据标注、加工、呼叫、外包服务、分析挖掘等产业,目前,已经有软通动力、竞业达、哈啰出行、鸿联九五等一批数字服务企业落地。
风光新能源投资领域也很难获得税收上的直接利益。风光新能源电站享受诸多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以及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为形成产业链优势,张家口也引进了大量风电、光伏制造企业,但由于“内卷式竞争”等原因,不少企业没有利润。
风物长宜放眼量,张辉华表示,现阶段是新经济产业的培育阶段,如果不提前布局,未来就会丧失机遇;更何况大数据产业给张家口带来了GDP的实质性增长。张家口大数据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2020年约4%,2024年底提升至9%,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