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張家口的冷知識?

有什麼關於張家口的冷知識?

誰能想到,在距離台灣島兩千餘公里外的小山城裡安葬着一位台灣省籍的烈士。

2019攝於察哈爾烈士陵園

雖然察哈爾省現已撤銷,但張家口的烈士陵園仍名為“察哈爾烈士陵園”,建立與1951年,一直未更名。

同大多數烈士陵園一樣,察哈爾烈士陵園有一紀念堂集中放置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等歷次革命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的遺骨遺物。除此之外,在園子的北側,有一單獨的烈士墓。墓碑通體漢白玉建成,上有文字“愛國台胞李子秀烈士千古”,為時任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元帥所提。

由墓碑也可以看出,李子秀同志犧牲時年僅24歲,照片中的樣子也非常的清秀。

此為何人,要知道李子秀同志犧牲時的1946年,台灣才剛剛結束殖民統治,怎麼就有台灣同胞在兩千餘公里外的張家口犧牲了呢?

李子秀原名呂魁芳,於1922年11月17日出生在台灣省板橋鎮(現為台灣省新北市板橋區)[1]。他的出世可謂生不逢時。台灣省自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割讓給日本。幾十年來,日本帝國主義強行將台灣殖民化,除對當地進行殘酷的經濟掠奪外,還強力推行“皇民化教育”。妄圖迫使台灣人民承認自己是日本國民,甚至於強求台灣人民將自己的名字改成日本式的人名,例如後來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李登輝就有自己的日本名字“岩里政男”。

李子秀的童年,是在父輩對祖國悲切眷戀的氣氛中長大的。父親在閣樓下,時常吸着大煙袋,對着祖國大陸方向念叨:“咱們是中國人,咱祖祖輩輩是中國人呵!”幸而在其父親的幫助下,李子秀的中文說得很好,並未受“皇民化教育”的影響,並在童年時讀了很多如《離騷》、《出師表》、《滿江紅》、《正氣歌》等憂國憂民的詩文。[2]

李子秀以優異成績從板橋中學畢業後(該學校至今尚存,三十年後,又出了一位傳奇人物蔡衍明,此人創辦了一家名為“旺旺”的食品廠,這是後話),被偽滿洲國最高學府“建國大學”(即今長春大學所在地)錄取。

今台灣省新北市板橋區 新北市政府

在校期間,李子秀加入了學校的進步秘密組織,並接觸到了毛澤東《論持久戰》、河上肇《資本論研究》等進步書籍,並決心同幾個同學秘密入關,抗日報國。但不幸的是剛出逃就被抓回,不過學業似未受影響。[2]

1942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到了“戰略相持階段”的後期,彼時日本帝國主義的後續力量明顯不足。於是,日本帝國主義強制徵收尚未畢業的台灣地區,“偽滿洲”地區的在校大學生入伍,到日本接受軍事培訓,以便後期利用他們侵略中國。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李子秀被任命為日軍炮兵少尉,定居大阪。此時已經是1945年,祖國的抗日已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李子秀再坐不住,拋下了剛剛結婚三個月的妻子從九州啟程到達朝鮮釜山,再從釜山啟程一路北上經漢城平壤直到新義州過鴨綠江到安東(今丹東市)。到瀋陽後又乘船一路南下到上海,再北上直到北平。一共走了將近兩個月。

在北平,他通過北京大學的幾名教授,聯繫上了我地下黨的負責同志。在地下黨同志的帶領下,於1945年6月到達晉察冀邊區阜平縣。在這段旅程中,為隱藏身份,他將原名呂魁芳改為李子秀(李為母姓,子秀為其妻名之字,其妻名為“徐秀子”)。

李子秀結婚照

在根據地,李子秀憑藉精湛的炮兵技術成為了我軍不可或缺的軍事人才。當根據地領導問他有什麼願望和要求時,李子秀說:“我的要求,就是參加八路軍,儘早上前線殺敵。”當時邊區恰好剛剛成立炮兵團,李子秀因曾在日本炮兵受訓過而成為晉察冀革命根據地炮兵團教員,從事編寫反坦克教材,以及訓練部隊的反坦克技術人員等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年抗日戰爭宜告勝利。消息傳來,抗日軍民為之歡騰,李子秀在晉察冀軍區召開的黨政軍民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大會上激動得熱淚盈,無數遍地振臂高呼:“抗日戰爭勝利萬歲!中華民族萬歲!”李子秀也認為,他多年的理想終於實現了。日本投降了,祖國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被日本佔領半個世紀的台灣省自然會歸還中國,台灣人民終於能挺起胸膛生活了。

為實現他的愛國誓言,1945年底,李子秀由阜平來到察哈爾省首府張家口市,被分配到晉察冀邊區炮兵團任軍事教員。[3]

誰料,就在李子秀全身心傾力于軍事教學之時,國民黨反動派單方面撕毀和平條約,悍然發動內戰,對解放區發起狂進攻。還沉浸在抗戰勝利喜悅中的李子秀目睹了國民黨軍隊犯下的滔天罪行,義憤填膺,堅決要求下連隊直接參加對敵戰鬥。經上級同意後,他參加了自衛反擊戰。李子秀跟隨部隊從張北到綏西(今烏蘭察布一帶),從大青山到雁門關,一直在炮兵連里活動。

行軍時,無論在陡峭的小路上,還是在茫茫的草原里他總是和戰士們一起拉炮車。哪裡最艱苦,他便出現在哪裡。在作戰中,他親自到炮兵陣地或觀測所,直接進行瞄準射擊和觀察,做到準確有效地打擊敵人。為了不斷提高炮兵技術水平,李子秀一面參加戰鬥,一面抓緊時機向幹部戰土講授火炮操作技能和射擊原理。在近三個月的自衛反擊戰中,他“視百日為一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被炮兵團軍政委員會評為“優秀軍事教員”。時過不久,晉察冀軍區確定在炮兵團成立反坦克訓練隊,為各縱隊培養使用反坦克武器的幹部,李子秀被調到炮兵團教導隊當教員。他根據當時的作戰環境適時地向團部提出了加強反坦克作戰的建議。在教學中,李子秀自己找資料,定計劃,並於1946年元旦放假期間,連續五晝夜,趕寫出兩本反坦克教材,詳細地介紹了反坦克雷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

炮兵團還在李子秀的建議下成立了反坦克訓練隊,由李子秀任教員,儘快總結出經驗,然後在其他部隊推廣,以為各縱隊培養使用反坦克武器的幹部。接受新的任務後,李子秀同樣表現出強烈的責任心和崇高的革命熱情,立即編教材,寫教案,找教具,天天和戰士們起在張家口西山坡進行研究、訓練,使一些同志較快地掌握了火炮直瞄和埋設反坦克地雷的方法。為使訓練更加接近實戰,李子秀有時也把一部分反坦克地雷搬到訓練場地,冒着生命危險進行實彈訓練。

1946年2月13日,李子秀在賜兒山下冒着寒冬開始給一支部隊專門講授反坦克雷的構造和性能。教學現場設在棵大楓樹下面,李子秀先在樹旁埋下地雷,而後用一根繩子的一頭在樹上吊上一筐石頭,繩子的另一頭拉在遠離大樹十幾米遠的一塊石碑後面自己的手中。如果李子秀手中的繩子一鬆開,石頭筐就會重重地掉下,其產生的衝擊力足以使地雷發生爆炸。然而,這一次當李子秀把手中的繩子鬆開時,筐子掉下去以後很久地雷也沒爆炸。幾個戰士爭欲上前查看原因,李子秀急忙吹哨制止了他們。李子秀對他們說:你們不了解這種雷的構造,還是我自己去吧!”然後,李子秀冒着生命危險上前查看。當李子秀剛走到大樹下,地雷卻突然爆炸,在戰友們的驚呼聲中,李子秀倒在了血泊里,高大的身軀被炸得血肉模糊。李子秀不幸以身殉職,年僅24歲。[3]

李子秀生前曾經多次表示,將來必定會建立一個新中國,一個包括他的故鄉台灣在內的偉大的新中國。那時,他一定要回到台灣去加建設。他的壯志未酬,就為祖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李子秀輛牲後,他的遺體埋在張家口的賜兒山。晉察冀軍區炮兵團在張家口為李子秀烈士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軍區首長和當時在解放區工作的10多位台灣省籍同志參加了追悼會,李子秀同志的同鄉蘇子同志致悼詞。追悼會的情況發表在當地的報紙一一《子弟兵報》(暫未找到該期報紙,之後查閱後補充相關資料),該報讚揚說:“李子秀同志是台灣的革命青年,亦系我軍中寶貴的軍事技術人オ”、“對我們炮兵團軍事技術的提高上作了很大的貢獻”。

當時晉察冀邊區報紙《子弟兵》

上世紀80年代,李子秀的建大同學、當年相約出逃的戰友游禎德,從日本來大陸經商做生意時,在張家口檔案館找到了李子秀的下落。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同志指示,在張家口烈士陵園為李子秀修建紀念碑,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原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元帥為李子秀烈土紀念碑題詞。[1]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

炎黃子孫血沃中華,烈土英名永垂千古。

追古撫今,七十餘年過去了,大陸已非昔日之大陸,台灣也非昔日之台灣。今每見台灣島跳樑小丑之徒就不覺想起李子秀同志。台灣雖光復,但兩岸仍分治,前輩交由的歷史任務仍未完成,解放台灣建設台灣的歷史使命終將由我輩接任。

當年在烈士陵園得知李子秀同志簡要事迹之後,心生好奇,便在互聯網尋找其相關資料。但唯百度百科寥寥數語,且其中描述甚至有前後矛盾之處。於是讀大學來,通過各種渠道查詢了一些資料,算是對李子秀同志的生平略有了解。今偶見該問題,且知乎上目前仍沒有人介紹過這位台灣烈士。就由我根據近年來所錄得的相關資料略作簡介,也算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中華著名烈士(第24卷)[M]. 2003
  2. 楊毅周主編. 台灣抗日人物傳[M]. 2015
  3. 劉佳雁主編. 台灣同胞抗日人物集 第2集[M]. 2015

生成海報

作者: stevenpotter

圖蟲:http://stevenpotter.tuchong.com/ lofter :http://stevenpotter.lofter.com/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