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新疆自治區某行署因擬實施智能微電網工程遭遇電力體制問題,又因慕名“魏橋現象”,派出一行5人赴山東省鄒平縣實地考察。並對魏橋鎮“魏橋創業集團”民營電力系統及相關產業作出報告。報告所涉及的主要情況如下:
關於魏橋創業集團獨立電力系統發展的情況
1、魏橋創業集團電力系統創建於1998年,13年來一直與山東電網解列運行,無物理聯繫,率先成為全省聞名的“網中網”。系統現有燃煤熱電聯產發電裝機規模超過200萬千瓦,比7年前翻了兩番。系統通過數字化的中央集控調度室調度運行,發電供電平穩有序,從未發生事故。
2、魏橋鎮產業總產值的七成來自紡織,其餘產業主要是電解鋁,均以民營企業為主。毛紡企業發展規模很大,其中毛條、紡紗、紡織產品規模據稱是亞洲最大。電解鋁已建成10萬噸規模,在建5萬噸規模。由於這兩個產業都需要用電、用熱,故魏橋創業集團的電力系統內均安裝熱電聯產機組,是個純火電系統。單機規模從2.5萬千瓦已提升到30萬千瓦機等級,目前還有30萬千瓦大機組在建。除供應工業生產用電外,此系統還向魏橋鎮及周邊城鄉居民約13萬人口供應商業及生活用電。
3、系統的經濟性非常突出,目前按該系統度電供電成本不超過0.4元,雖因煤炭價格連年上漲,供電成本比7年前升高一毛多錢,但與山東電網供電相比,工業、商業和居民生活用電的成本都低一半以上。這一點是魏橋獨立系統組建、成長和發展“紅火”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根本。近年來,由於魏橋電力系統價格競爭力很強,供電營業區自然而然逐漸擴大,周邊鄉鎮甚至。。縣外其他企業,都希望從該系統購電。魏橋創業集團預計,明年其總的產值利潤將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
4、節能減排成為魏橋企業的自覺行動。魏橋創業集團生產電解鋁,由於意識到節能可以提高經濟性,則想方設法減少能耗。為此,其他各類鋁材產業,包括鋁型材、車用輪彀等企業,將工廠設在魏橋創業集團的電解鋁廠旁邊,直接購買、使用熔融鋁水,免去了鑄錠、再加熱融化等流程,成為全國最節能的鋁產業,僅此一項提高鋁的經濟效益千元每噸以上。
5、據了解,“魏橋現象”近年來在山東發展很快,濱州、威海等地民企紛紛效仿,自建電力系統,與電網解列,自發自供自用,經濟性遠好於從大電網購電。現在魏橋獨立電力系統的供電規模在山東已排位第三或第四。
此現象充分說明,我國電力系統因體制落後,效率過低,特別是作為改革核心任務的電價市場化改革進程嚴重滯後,工業商業用戶實際支付的電價水平太高,遠遠超過發達國家電價水平,為此,我國的國民經濟競爭力受到很大影響。當前壟斷經營的國有電網企業提供的電力服務水平之低,已經無法被經濟、社會、居民所接受,整個電力系統走向了反面,成為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在這樣的背景下,大系統才會輕而易舉地被打敗。實際上,當前各地許多地方電網企業、農電企業對大電網的壟斷地位和越來越多不合理做法的意見日益強烈。全國各地電力系統“解列”之風暗流涌動,對國家電網系統來說,真的是已經到了“危機存亡之秋”。
6、兩年前山東電力系統與魏橋電力系統曾發生尖銳的對立,大系統“以勢壓人”,一方面向山東省政府承諾新增80億元電網投資,換取“消滅”魏橋獨立電力系統,另一方面組織上千名電網企業員工大打出手,強行拆除魏橋系統電力設施,與小系統職工發生嚴重衝突。衝突當中,魏橋集團甚至有一位領導人被扔進溝里。鎮上居民得知後,數千人自發組織起來,保衛小系統,後引起警方干涉才罷手。事件結果,大系統未能達到目的,而小系統地位更加穩固,開始與大系統平起平坐。
近來,山東電網開始與魏橋系統洽談合作事宜,方案是220或110千伏聯網。魏橋創業集團的條件清晰明了:聯網為的是雙贏,“網中網”的孤島運行狀態可以改變,但小系統的獨立地位不能變。聯網的目的僅是以商務合同形式向大系統“買服務”、“買效率”、“買效益”。
7、魏橋集團也清楚,國家電力體制和電價機制至今沒有改變,大環境有很多困難。所以,集團上下都很低調,只做不說。這是多年來“魏橋現象”一直鮮為人知的原因。
關於山東鄒平縣魏橋鎮民營電力系統的發展情況
魏橋鎮最特殊之處在於其電力系統。
魏橋創業集團企業負責人在談到民營電力系統發展由來時指出,最初山東省電力公司(現為電網公司)給當地企業的銷售電價實際水平為0.64元/千瓦時,同時,企業用電要無償交納2000元/千伏安的增容費。此外,儘管國家已經規定取消供電貼費,但由於國家文件中有特殊情況可要求交納供電貼費的說法,實際執行中卻形成“特殊情況可以不繳,一般情況都要繳”的做法。用電企業要出資建設全部110千伏及以下供電線路,產權歸電網企業,且必須由電網企業的施工隊伍採購、建設,造價奇高。
在這種環境下不可能發展工業,故魏橋鎮先建起2×1.2萬千瓦自備火電廠,由於山東電網不准許接入系統,魏橋鎮已建成的電廠只好脫網運行,自成系統。當地企業認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是“逼上梁山”。
山東省計委提到,近年來山東還有不少地區的地方小電廠要求與電網解列,單獨運行,基本上被計委說服,沒有蔓延開來。但總體上這種要求是強烈的。魏橋鎮電力系統已建成20多台小機組,分為若干電廠,均為熱點聯產電廠,其中除兩台1.2萬千瓦外,單機容量均為3萬千瓦單機,總容量共為63萬千瓦。下一步要發展單機6萬千瓦的熱電機組。機組全部在自己的電力系統中運行,與山東電網無物理聯繫。供電範圍包括有關企業和鎮商業和居民住宅。居民生活用電價格為0.2元/千瓦時。
考察人員在一個6×3萬千瓦熱電廠中看到,電廠管理較好,控制系統技術先進,全部是數字化儀控,操作人員訓練有素,經驗豐富。
經了解,該電力系統供電負荷率高,熱負荷充足、穩定,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系統供電成本平均僅為0.23元/千瓦時。電廠環保設施較好,均安裝高效電除塵器,煙囪排放看上去除塵效果不錯。由於該小電網單獨運行,一般來講系統穩定問題較大,經向電廠運行調度人員了解,該系統負荷率較高,工作負荷約50-60萬千瓦,最大單機容量是3萬千瓦,因此技術上可以做到穩定運行。而且,調度上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手段,高周波減低電廠處理,低周波減少電網負荷,規程健全,管理有序。
該電力系統負責人講,整個電力系統運行的供電保證率水平高於國家規定水平,特別是與山東省電力系統對用戶說停電就停電的情況相比,獨立系統對自己用電和自己的經濟效益來說,更精心,更負責。
“魏橋現象”雖然是我國電力系統中的罕見現象,但它畢竟給電力系統及其體制帶來巨大震動和衝擊,儘管各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但小機組和小系統經濟上的優勢超過大機組、大系統的事實卻是發人深思的。經分析,從當今世界上已經開展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國家看,都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電力用戶與發電廠通過直接交易方式,談判形成電力價格的合同電量比重不斷增加。英國已經達到近100%(見有關資料),澳大利亞、美國、阿根廷、挪威等國都達到80%以上,其餘電量是競價上網電量。供需雙方商定價格後,共同委託中立調度機構(ISO,獨立系統運行商)調度運行,用戶按國家規定向電網企業繳納過網費。在這種體制下,實現了市場機制下所有參與者的地位平等,供需直接見面,使電力價格真正反映了市場供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