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摘自於本人的知乎回答
Steam官網有一個“STEAM 下載統計”的頁面,在裡面可以看到一張最近七天的Steam 全球流量圖:
根據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哪裡的人民熱衷於使用steam.
有意思的是,朝鮮半島北部並非我們想象中的一片漆黑,而是有一個亮點: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本文章摘自於本人的知乎回答
Steam官網有一個“STEAM 下載統計”的頁面,在裡面可以看到一張最近七天的Steam 全球流量圖:
根據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哪裡的人民熱衷於使用steam.
有意思的是,朝鮮半島北部並非我們想象中的一片漆黑,而是有一個亮點:
[……]
昨天(9月26日),B站上線了經典電影《音樂之聲》,此片在我小學的音樂課播了不下五遍,記得每學期開學第一二周的音樂課就是看音樂電影,《音樂之聲》和《放牛班的春天》兩部。看到開頭的經典鏡頭,有着柯達日光卷的鮮明特點,聯想起拍攝電影的35mm的膠片。
之前,電影卷幾乎為富士與柯達兩廠所壟斷,其中以35mm的彩色負片為最多。(也有70mm,以及正片,黑白負片。)
但是,富士從2013[……]
9月9日傍晚,天色尚未完全暗下,從車公庄西或者動物園地鐵站下車,你就能匯入一股神奇的人流。年輕女孩居多,提着沒來得及吃的快餐,手裡拿着手幅和燈牌,頭上戴着閃光的發箍,三五成群地向北京展覽館劇場走去。
德雲社一年一度的“綱絲節”即將開場,但沒有人着急檢票入場,人潮堆積在門口,在安保人員和鐵柵欄的努力下,勉強留出一條可供汽車通過的道。每開過一輛車,女孩們就會喊着演員的名字,一[……]
我太懷念高中時候的校服了。。。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便宜:
運動服一整套不過200,制服一套不過400,我整整穿了三年。(紅都制衣廠量身定製,關於這個廠子歷史可以百度)
美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大家都一樣,沒有對比。
質量好:
整穿三年,每周需要穿六天半。
除了扣子掉了一個以外,沒有任何損壞。反觀如今黑運動褲,穿幾周就變紅了。
[……]
同學們,大家起來,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
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
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
我們要做主人去拚死在疆場,
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會的棟樑;
我們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斷地增長!
同學們!同學們!
快拿出力量,
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
出現了三台相機一台測光表
按出場順序,分別為:
雅西卡35(135膠片旁軸機 新手用) 售價:1k
佳能5D(幾代未知可能為1或2代,稜角分明,大概率為2代,目測成色不錯,十年前生產,昵稱無敵兔 售價2k-4k)
哈蘇503cw(中畫幅膠片機,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高檔影棚專用,可接數碼後背;套機售價3-4w)
注:鏡頭是蔡司80mm F2.8的標準鏡頭
[……]
註:本文摘錄自本人 2018年6月知乎答案
用點測光,如果鏡頭單拍月亮也不必使用太長的鏡頭,200-400之間足夠。個人感覺將光圈調至7.1最佳(滿月)。手動對焦,三腳架必備。感光度可以適當高些,如果暗也可以後期調色。總之曝光的原則還是“寧缺毋濫”。
補充一則,與上述互補。
在膠片時代,有一個經驗判斷曝光的方法叫做“陽光十六法”,與之對應的還有一個叫Moony 11,8, and[……]
這是一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詞彙,但當我們在使用這個詞時,其實彼此之間的定義可能是不一樣的。
中產,在當下的中國社會可以說是一個概念和形象模糊不清的群體。
他們時而被想象成媒體宣傳中的事業成功人士,時而又被泛化為社會中流砥柱的大多數成員。我們有的時候會叫他們白領,更多的時候,還會稱他們為中間階層(Middle Class)。
[……]
“欲求賢才棟樑,天空陸地海洋,半世東奔西忙,今又遠航,路遙山高水長。”
《天凈沙六首·源遠流長圖》
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喜歡上這首詞,只知道那韻味迴腸的句子里,記載着老師殷勤奉獻的身影。在那段妄想摘星的歲月里,我清晰地記得有一個人一直在背後默默為我墊高天梯讓我如願以償。當我抬頭無知地憧憬浩瀚無岸的世界時,是您用粉筆為我勾勒出精彩天堂,引[……]
今天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毛澤東思想創立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
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之父,
現代中國民族復興的奠基人,
共產主義事業的先行探索者,
偉大導師毛澤東同志逝世43周年的日子。
讓我們在建國七十大慶之際,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43周年。
[……]
攝影術誕生於歐洲工業革命。 您認為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是指攝影術 誕生的時間點恰好重合了歐洲工業革命橫跨 的時段,還是指歐洲工業革命提供了攝影術誕 生所必要的技術?
《中國攝影》記者
應該說,是資本主義的工業革命需求催生了攝影,正是在攝影的輔助下,資本構築了居依· 德波(Guy Debord,1931-1994) 揭示的“景觀社會”,形成了鮑德里亞(JeanBaudrillard,1929[……]